4mg/L 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 。约 15 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周游虫(用生 物显微镜观察) ,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 20 天以后泛起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 菌等原生动物。在经由 20 天的培养泛起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可 以开始连续小水量产业运行。 (四)生物膜的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 淘汰无用的微生物, 对于有脱氮除磷功 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上风菌群。详细做法是首先保持 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 均匀应控制在 2~4mg/l 之间,好氧 池曝气时间不小于 5 小时,在此过程中,天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生 物膜的均匀厚度在 2mm 左右生物膜培养即告成功,直到出水 BOD5、SS、CODCr 等各 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猜测水量、 水质前提下确定的, 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处 理工程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适当的差异,因此,必需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确定合 适的工艺运行参数,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站的水位控制,初沉池、二沉池池排泥周期,浅层气浮 处理量、加药量,生物接触氧化池溶解氧 DO、温度、PH 值、生物膜厚、微生物的生长状 态及种类,二沉池泥面高度等。 2.确定方法: 进水泵站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条件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 用天天排除大 泥量的体积和集泥容积对比来确定排泥周期, 排泥量体积小于集泥容积。 浅层气浮处理能力 由厂区所排污水量确定,PAC、PAM 的投加量由实际混凝、絮凝情况定,理论与实际不太 一样。生物接触演化池 DO 一般控制在 2~4mg/l 之间、不需污泥回流、常温控制、PH 值 在 6.8~7.2 之间,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及种类可由生物显微镜观察。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操纵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系统运行的, 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 其主要包含以下几 方面的内容:1,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2,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3,举措措施设备运行方式; 4,工艺调整方法;5,处理举措措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操纵规程应在运行工艺参数不乱确定 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常不乱的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轨制,其主要包括治理轨制、岗位职责、 操纵规程、 运行记实、 设备、 举措措施维护工作档案记实等, 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留意事项 1.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 采用小负荷进水方式, 使填料层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 (生 物膜)所笼盖; 2.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 DO、温度、PH 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 及种类; 3.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 2mm 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 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 4.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行过程中应留意在低、中、高负荷时,DO 控制不当均有可能发生 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 0.2~0.3kgBOD5/kgMLSS 之间; 5.浅层气浮的加药处理出水水质应以知足生化设计进水水质前提为准, 保证气浮加药的 不乱以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因不同厂家出产的 PAC 含有大约 6%~7%的 Ca 粉轻易生化池 污泥脱水机
废纸造纸废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 2022-03-02 08:27:05 | 次浏览
废纸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 一、调试内容及目的 调试的主要主要内容有:1、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可能泛起的各种题目,为 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2、 生物膜的培养, 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或相类似造纸厂引入活性污泥; 生物培养基;3、生物膜的培养、驯化,其目的是选择、培养适应实际水质的微生物;4、 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运行控制参数, 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条件下, 尽可能简朴化 控制规程,以便于今后的运行指导。 二、调试方法 (一)预备工作: 1.职员预备 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职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职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班而定。 2.其他预备工作: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仿单等相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举措措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 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阀门能否正常开启和封闭。 f.检查仪表及电控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有无预备。 h.购置絮凝剂、混凝剂。 (二)带负荷试车 开启水处理举措措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 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检查进线总电流是 否符合要求, 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知足设计要求, 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知足设计要求。 2、用容积法校核进、出水流量计 计量是否正确,校核在线监测仪,检测进、出水水质,流速,丈量并记实设备的电压、电流、 功率和转速。3、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题目。4、编制设备操纵规程。 (三)生物膜的培养 生物膜的培养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 通过一定的手段, 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 量的微生物、使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其培养方式主要有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 1.静态培养 所谓的静态培养是: 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 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填料层的接 触时间,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开始阶段为了避免因为造纸废水营养单一,故天天一次以 BOD5;N:P=100:5:1 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营养底物。首先将接种污泥 50m3 (5% 生化有效体积) 和废水按 1: 的比例稀释混合后用泵打入生化池内, 1 再泵入 20%~ 40%生化体积的出产废水,然后剩余体积加净水贮满池子开始曝气培养。生化池内填料的 堆放体积按反应池有效容积 35%~40%。静置 20h 不曝气,使固着态微生物接种到填料 上,然后曝气 24h,静置 2h 后排掉反应器中呈悬浮状态的微生物。再将配制好的混合液加 入重复操纵,6 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 7 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 2.动态培养 经由 7 天的闷曝培养,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故改为连续进水, 提高履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为 24 小时,控制溶解氧在 2~
4mg/L 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 。约 15 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周游虫(用生 物显微镜观察) ,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 20 天以后泛起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 菌等原生动物。在经由 20 天的培养泛起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可 以开始连续小水量产业运行。 (四)生物膜的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 淘汰无用的微生物, 对于有脱氮除磷功 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上风菌群。详细做法是首先保持 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 均匀应控制在 2~4mg/l 之间,好氧 池曝气时间不小于 5 小时,在此过程中,天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生 物膜的均匀厚度在 2mm 左右生物膜培养即告成功,直到出水 BOD5、SS、CODCr 等各 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猜测水量、 水质前提下确定的, 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处 理工程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适当的差异,因此,必需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确定合 适的工艺运行参数,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站的水位控制,初沉池、二沉池池排泥周期,浅层气浮 处理量、加药量,生物接触氧化池溶解氧 DO、温度、PH 值、生物膜厚、微生物的生长状 态及种类,二沉池泥面高度等。 2.确定方法: 进水泵站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条件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 用天天排除大 泥量的体积和集泥容积对比来确定排泥周期, 排泥量体积小于集泥容积。 浅层气浮处理能力 由厂区所排污水量确定,PAC、PAM 的投加量由实际混凝、絮凝情况定,理论与实际不太 一样。生物接触演化池 DO 一般控制在 2~4mg/l 之间、不需污泥回流、常温控制、PH 值 在 6.8~7.2 之间,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及种类可由生物显微镜观察。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操纵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系统运行的, 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 其主要包含以下几 方面的内容:1,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2,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3,举措措施设备运行方式; 4,工艺调整方法;5,处理举措措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操纵规程应在运行工艺参数不乱确定 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常不乱的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轨制,其主要包括治理轨制、岗位职责、 操纵规程、 运行记实、 设备、 举措措施维护工作档案记实等, 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留意事项 1.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 采用小负荷进水方式, 使填料层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 (生 物膜)所笼盖; 2.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 DO、温度、PH 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 及种类; 3.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 2mm 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 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 4.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行过程中应留意在低、中、高负荷时,DO 控制不当均有可能发生 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 0.2~0.3kgBOD5/kgMLSS 之间; 5.浅层气浮的加药处理出水水质应以知足生化设计进水水质前提为准, 保证气浮加药的 不乱以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因不同厂家出产的 PAC 含有大约 6%~7%的 Ca 粉轻易生化池 污泥脱水机
4mg/L 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 。约 15 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周游虫(用生 物显微镜观察) ,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 20 天以后泛起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 菌等原生动物。在经由 20 天的培养泛起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可 以开始连续小水量产业运行。 (四)生物膜的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 淘汰无用的微生物, 对于有脱氮除磷功 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上风菌群。详细做法是首先保持 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 均匀应控制在 2~4mg/l 之间,好氧 池曝气时间不小于 5 小时,在此过程中,天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生 物膜的均匀厚度在 2mm 左右生物膜培养即告成功,直到出水 BOD5、SS、CODCr 等各 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猜测水量、 水质前提下确定的, 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处 理工程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适当的差异,因此,必需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确定合 适的工艺运行参数,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站的水位控制,初沉池、二沉池池排泥周期,浅层气浮 处理量、加药量,生物接触氧化池溶解氧 DO、温度、PH 值、生物膜厚、微生物的生长状 态及种类,二沉池泥面高度等。 2.确定方法: 进水泵站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条件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 用天天排除大 泥量的体积和集泥容积对比来确定排泥周期, 排泥量体积小于集泥容积。 浅层气浮处理能力 由厂区所排污水量确定,PAC、PAM 的投加量由实际混凝、絮凝情况定,理论与实际不太 一样。生物接触演化池 DO 一般控制在 2~4mg/l 之间、不需污泥回流、常温控制、PH 值 在 6.8~7.2 之间,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及种类可由生物显微镜观察。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操纵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系统运行的, 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 其主要包含以下几 方面的内容:1,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2,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3,举措措施设备运行方式; 4,工艺调整方法;5,处理举措措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操纵规程应在运行工艺参数不乱确定 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常不乱的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轨制,其主要包括治理轨制、岗位职责、 操纵规程、 运行记实、 设备、 举措措施维护工作档案记实等, 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留意事项 1.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 采用小负荷进水方式, 使填料层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 (生 物膜)所笼盖; 2.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 DO、温度、PH 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 及种类; 3.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 2mm 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 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 4.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行过程中应留意在低、中、高负荷时,DO 控制不当均有可能发生 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 0.2~0.3kgBOD5/kgMLSS 之间; 5.浅层气浮的加药处理出水水质应以知足生化设计进水水质前提为准, 保证气浮加药的 不乱以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因不同厂家出产的 PAC 含有大约 6%~7%的 Ca 粉轻易生化池 污泥脱水机
上一篇: 尾矿脱水用到卧螺离心机
下一篇: 返回列表